近日,兴业银行原董事、副行长李卫民赴任福建省联社,担任党委书记。省联社官微称,已于4月3日召开省联社领导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国豪宣布李卫民任职的决定。
据媒体透露,省联社只有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三个正职职位,一把手是理事长。2018年9月,省联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余军被任命为福建省财政厅厅长,此后理事长一职长期空缺。从各方面看,李卫民出任省联社理事长一职的可能性较大。
公开资料显示,福建省联社于2005年7月29日开业,是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省级金融机构,现有营业网点1900多个,员工2.1万人,各项存款余额6790亿元,是全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存款排名第一的金融机构。
兴业银行与省信用联社都是福建的省属金融企业。然而,作为省属金融机构,省联社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是不一样的。一般的省属金融企业都是国有独资、全资或控股的。但是,省联社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它由基层农商行或农信社“自下而上”入股组成,同时,又根据省政府授权,“自上而下”对农商行实施所谓的“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的范围相当广泛,一般而言,省联社有权提名农商行的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实际上行使了出资人的权利。而区县级农商行的主要股本金主要来自于当地的民营企业和社员,不是国有资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省联社理论上是一个子公司,但现在却可以对股东单位行使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权利。这种模式明显违背了公司法。
那么,既然没有国有资本控股,省联社是如何成为省属金融企业的呢?2018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有金融资本是指国家及其授权投资主体直接或间接对金融机构出资所形成的资本和应享有的权益。凭借国家权力和信用支持的金融机构所形成的资本和应享有的权益,纳入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显然,各地政府将省联社视为“凭借国家权力和信用支持的金融机构”,虽然政府没有对它投入资本金。根据新一轮国企改革精神,目前各地正在将地方国有金融资本从国资委、金融管理局划转到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兴业银行、福建省联社是由省财政厅履行出资人职责。
但不管如何,上述省联社的管理体制还是不顺畅,银保监会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改革。今年1月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提到,“下一步要推进省联社改革,并将采取多样化改革模式。”
老吴了解到,这次针对省联社的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银行控股公司模式,就是组建省级农商行,由国有资本控股,资金来自省财政出资、省国有企业入股以及省联社的自有资金,同时吸收辖内优秀民营企业入股。这种模式下,省联社就成为正儿八经的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另外,这种模式还有“两级法人结构”或“三级法人结构”之分,区别就是看在省级农商行与县级农商行之间是否设立地市级农商行。
另一种是联合银行模式,就是保持现有的区县级农商行的法人地位、运营模式不变,联合银行由各地农商行入股而成。但是,联合银行持有的是有限的金融牌照,只能从事批发性存贷款业务,并为基层农商行和农信社提供结算清算、资金批发和公共产品服务等。
比较两种模式,前者容易理顺产权关系,但是这种模式与普通的商业银行无异,农商行和农信社将丧失自己的特色;后一种模式是继续保留农信社的特色,做到贴近地方,服务三农。这种模式的改革成本较低。但是,未来子公司管股东的机制还是没法理顺。
据称,本次改革模式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西部省份倾向于选择银行控股模式,而一些东部省份则倾向于联合银行模式。福建会选择哪种模式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0
推荐